一、当前川芎市场核心矛盾:减产与高库存的博弈
2025年川芎产新已近尾声,核心产区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遭遇严重死苗问题,苗期低温多雨叠加土壤湿度过高引发根腐病大面积蔓延,部分田块死苗率高达30%-40%,农户种植积极性受挫,当地种植面积较上年缩减25%以上,单产也因植株长势不佳下降约20%,产区整体减产幅度显著。与此同时,什邡等核心产区种植面积亦缩减20%,亩产从传统300公斤降至200公斤左右,全省主产区整体减产近30%。但减产并未带动价格同步上涨,核心制约因素在于历史库存。
2021-2023年高价周期刺激下,农户大规模扩种形成大量陈货积累,目前安国、玉林等几大中药材市场仍堆积1万多吨存货,市场流通库存以2023-2024年产货源为主,总量达1.2-1.5万吨。按当前年需求量1.5万吨计算,新旧货源叠加后可供销售18个月,商家急于抛货回笼资金的心态进一步压制价格上行。
从产地价格看,行情呈现明显分化:彭山产区一般晒货报价13.8元,品质上乘的好晒货14.2元,冻库储存的优质好晒货因保鲜度高、损耗小报价15元左右,而存放时间较长、品质略逊的常规陈货价格仅12.8元,品质与存储方式成为价格分化的关键因素。
二、川芎产业核心数据梳理
(一)主产区分布与种植成本
川芎种植区域高度集中,西南地区产量占全国80%以上,形成以四川彭州敖平镇为核心,眉山市彭山区、青神县、什邡市及邛崃、崇州等周边区域协同发展的格局,其中彭山产区因品质稳定、加工工艺成熟成为重要供应基地。云南、贵州等地虽有零星种植,但产量和市场影响力有限,难以撼动四川产区的主导地位。
近年来受农资价格上涨、人工成本增加及种植模式特性影响,川芎种植成本持续攀升。以彭山区2025年种植情况为例,亩均综合成本约4200-4800元,具体构成如下:苓种费用1200-1500元(占比最高,优质苓种价格涨幅明显),化肥农药成本600-800元(因死苗问题,病虫害防治投入较往年增加),人工成本(栽种、田间管理、采收)1500-1800元(机械化程度低,全程依赖人工),土地租金500-600元(稻芎轮作地块存在租金溢价),加工晾晒及其他费用400-500元。另有部分产区成本结构显示,若按苗费500元、地租500元、肥料500元、人工2000元计算,亩均成本约3500元。按亩产干品200-250公斤计算,当前13.8元的常规晒货价格已接近种植成本线,部分受灾严重、管理粗放的田块甚至面临亏损,亩均收益仅百元左右。
(二)近五年产量与库存演变
川芎生长周期约10个月(每年8月种植,次年5-6月采收),产能释放受前一年种植面积直接影响,近五年产量呈现“扩种-高产-缩减”的周期性特征:
2021年:价格高位刺激扩种,年产量约1.8万吨;
2022年:种植面积持续扩大,产量达2.2万吨;
2023年:扩种效应集中释放,总产量攀升至3万吨峰值,较2021年增幅67%;
2024年:价格回落导致种植面积缩减,产量降至2.5万吨;
2025年:因彭山、什邡等主产区死苗及面积减少,全国总产量预计降至1.8-2万吨,较2023年峰值降幅达33%-40%。
库存方面,市场经历了“持续累积-缓慢消化”的过程:
2021年底:库存约0.8万吨,处于合理区间;
2022年底:产量增加叠加需求平稳,库存升至1.3万吨;
2023年底:高产导致库存大幅累积,达到1.8万吨高位;
2024年底:需求疲软叠加新货补充,库存消化缓慢,仍维持在1.5万吨左右;
2025年至今:虽新货减产,但前期库存基数较大,当前库存仍有1.2-1.5万吨,消化周期需8-10个月,短期供大于求格局难以根本改变。
图示:川芎近三年历史价格
(三)近五年价格波动轨迹
川芎价格呈现典型的“高价刺激扩种、低价抑制种植”周期,近十年更呈现每轮涨跌轮回的规律,近五年走势可划分为“高位运行-快速回落-低位徘徊”三个阶段:
1. 2021年:价格稳定在28-30元,处于周期高位,种植收益丰厚,刺激农户大规模扩种;
2. 2022年:产新后因产量增加,价格逐步回落至22-25元,仍高于成本线,种植积极性未明显下降;
3. 2023年:高产叠加需求疲软,价格大幅跳水至16-18元,部分产区出现滞销现象;
4. 2024年:库存压力持续释放,价格进一步下探至14-16元,年底小幅回升至15元左右;
5. 2025年至今:受减产预期支撑,但库存压制明显,价格在12.8-15元区间震荡,距离2018年13元的历史底部仅一步之遥。
三、新周期价格驱动逻辑与后市预判
(一)核心驱动因素
1. 供需格局重构:2025年减种已成为既定事实,库存将在未来逐步消化,供需关系将从“供大于求”向“紧平衡”过渡,这是新周期价格上涨的核心基础;
2. 成本支撑强化:人工、苓种、化肥等成本持续上涨,当前价格已接近甚至触及部分产区种植成本线,进一步下跌空间有限,随着库存消化,农户惜售心理将逐步增强;
3. 品质与政策赋能:“彭州川芎”已获ISO国际标准认证,出口单价较内销提升40%,2025年上半年出口额突破5000万元,优质合规货源需求增加;同时,种植保险与政策补贴覆盖70%成本,规模化种植抗风险能力提升,避免了低价导致的无序弃种;
4. 需求稳步增长:川芎是速效救心丸、牛黄降压丸、川芎茶调丸等246种中药制剂的核心原料,国内需求稳定在1.5万吨左右;同时在保健品、化妆品、食品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,出口市场持续扩容。
(二)分阶段预测
2025年剩余时间内,川芎库存消化仍需时日,市场供大于求格局未发生根本改变,价格将维持低位震荡。预计彭山产区一般晒货价格在13.5-14.5元,优质好货14.8-15.5元,陈货价格稳定在12.5-13元。期间若库存消化速度超预期,价格可能出现小幅反弹,但上涨空间有限;若新货上市前遭遇集中抛货,价格仍有跌破13元的可能。
到2026年,2025年的减产效应将全面显现,预计,常规晒货价格突破18元,优质好货升至20-22元,全年均价有望回升至18-22元,重新回到合理盈利区间。
2027年及以后,2026年的价格上涨将刺激农户扩种,种植面积逐步恢复,产量回升至2.2-2.5万吨。但受ISO国际标准推广、品质要求提升及出口需求增长影响,价格不会出现大幅回落,将维持在17-22元的合理区间,优质合规货源与普通货源的价差将进一步拉大,品质成为定价核心因素。
四、行业应对建议与风险提示
(一)种植户
无需盲目弃种,当前价格已处于周期低位,可抓住2026年价格上涨周期,适当扩大种植规模;聚焦标准化种植,选用优质苓种,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,提升产品品质,确保符合2025版《中国药典》指纹图谱技术标准及有效成分含量要求,对接出口及药企订单渠道,获取品质溢价;充分利用种植保险与政策补贴,降低自然灾害和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。
(二)商家与采购商
短期可按需采购常规货源, 中期可与彭山、彭州等核心产区建立稳定合作关系,锁定2025年产优质货源,规避后续价格上涨风险;优化库存结构,增加高等级、符合出口标准的货源占比,把握出口市场增长红利。
(三)风险提示
市场风险:警惕2026年盲目扩种导致2027年产量过剩,若新货上市前再遇丰收,价格可能再次承压;自然风险:四川产区春季多雨,若2026年遭遇极端天气,可能影响产量稳定性,进而引发价格波动;质量风险:质量监管趋严背景下,低品质、不符合指纹图谱标准及农药残留超标的货源,可能面临市场准入门槛提高甚至淘汰的风险。
川芎市场正处于新旧周期过渡期,当前的价格低迷是库存压制与减产效应博弈的阶段性结果。
行业参与者需把握周期规律,聚焦品质提升与合规经营,方能在市场变化中实现稳健发展。
注:本文章来自作者杨鹏投稿,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,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。
会员评论
最近浏览排行榜
- 1 冬瓜子行情稳步上涨
- 2 泽泻价落何处
- 3 川芎行情困局
- 4 五味子市场走动不及产地
- 5 白豆蔻行情小幅下滑
- 6 收到家的鲜瓜蒌,是苦还是...
- 7 10月22日安徽省亳州市谯城...


发表评论
用户名:匿名 匿名回复
0/500字